毛囊炎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毛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使用温和抗菌洗剂清洗。细菌性毛囊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红色丘疹伴脓头。
2、外用药物细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真菌感染可能与糠秕马拉色菌有关,表现为瘙痒性毛囊性丘疹。
3、口服药物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氨苄、多西环素、伊曲康唑等药物。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表现为多发脓疱。
4、物理治疗顽固性毛囊炎可采用红蓝光照射、超短波治疗等物理疗法。皮肤损伤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规律作息,穿透气棉质衣物。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