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持续低烧三天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调节、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 病毒感染常见呼吸道病毒或肠道病毒感染导致低热,体温多波动在37.3-38℃。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使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可遵医嘱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抗病毒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等药物。
2. 细菌感染扁桃体炎或尿路感染等细菌性疾病易引发持续性低热。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咽痛或排尿异常,需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
3. 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后或过敏体质儿童可能出现低热反应。家长应记录发热规律,避免穿盖过厚,可配合使用小儿退热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
4. 中暑夏季高温环境下散热不畅会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家长需立即将孩子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饮品,用凉毛巾敷大动脉处,若伴有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
保持清淡饮食如米粥、蒸苹果,监测体温变化,若72小时未退热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