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血压高可能由肿瘤压迫血管、化疗药物副作用、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用药方案、降压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激素调节等方式干预。
1、肿瘤压迫实体肿瘤生长可能压迫肾动脉或大血管,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伴随腰背部疼痛、血尿等症状时需影像学检查,可选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呋塞米等降压药物。
2、药物因素贝伐珠单抗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紫杉醇类化疗药易引发水钠潴留。出现水肿需监测电解质,可替换为卡托普利、美托洛尔、氢氯噻嗪等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的药物。
3、肾动脉狭窄肿瘤转移或放疗后纤维化可能导致肾动脉狭窄,表现为突发难控性高血压。血管造影确诊后可行支架植入术,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螺内酯等药物。
4、内分泌紊乱嗜铬细胞瘤等神经内分泌肿瘤异常分泌儿茶酚胺,引发阵发性血压骤升。24小时尿VMA检测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术前可用酚苄明、普萘洛尔、多沙唑嗪控制症状。
癌症患者血压波动需每日监测,限制钠盐摄入并保持适度活动,所有药物调整须在肿瘤科与心血管科医生协同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