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隔离防护、对症处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观察病情等方式应对。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
1、隔离防护: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家庭成员应加强手卫生,接触患儿前后需用流动水洗手。
2、对症处理:
发热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咽痛明显者可含服咽喉喷雾剂缓解症状。需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防止诱发瑞氏综合征。
3、皮肤护理:
疱疹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破溃后局部使用抗菌软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挠,婴幼儿可佩戴棉质手套。
4、口腔护理:
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清洁。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疼痛严重者可饭前使用表面麻醉剂缓解。
5、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体温、精神状态及肢体活动,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注意观察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有无新发皮疹,记录疱疹变化情况。
患病期间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可适量饮用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解毒饮品。恢复期逐步增加鸡蛋羹、瘦肉粥等优质蛋白食物。保持居室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症状缓解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温和活动促进康复。患儿痊愈后仍可能携带病毒,需继续做好个人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