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烧主要表现为体温超过37.5摄氏度、皮肤发烫、烦躁哭闹、拒奶或嗜睡等症状。新生儿发热可能由环境过热、脱水、感染、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需立即就医排查病因。
1、体温异常新生儿正常腋温为36-37摄氏度,若测得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即为发热。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测量时应避开喂奶、哭闹后等时段,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更为准确。持续高热可能引发惊厥,需及时物理降温并就医。
2、皮肤改变发热时新生儿面部潮红,触摸额头、颈部、躯干等部位有明显灼热感,四肢末端可能反而发凉。部分患儿会出现大理石样花纹皮肤,这是末梢循环不良的表现。家长应注意监测皮肤温度变化,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捂热综合征。
3、精神状态异常健康新生儿通常觉醒时活泼好动。发热时可表现为异常烦躁、持续哭闹或反应迟钝、嗜睡。严重者可能出现眼神呆滞、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存在颅内感染等危重情况,需紧急医疗干预。
4、喂养困难发热新生儿常出现吸吮无力、拒奶、奶量下降等情况,可能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摄入不足易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前囟凹陷、口唇干燥。家长应少量多次喂养,记录出入量,必要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5、呼吸循环改变部分患儿会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呻吟等呼吸系统症状,或心率增快、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循环系统表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需立即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发热是儿科急症,家长发现异常后应立即解开包被散热,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进行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退热贴。建议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伴随症状,及时前往新生儿科就诊。就医前不要自行使用退热药物,避免延误病因诊断。日常应注意维持适宜室温,避免过度保暖,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