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急性骨髓炎的典型临床征象包括局部疼痛、发热、红肿和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寒战和乏力。治疗需结合抗生素、手术和康复措施。
1、局部疼痛
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剧烈疼痛,通常集中在感染部位。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活动时更为明显。这种疼痛是由于骨髓腔内压力增加和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所致。患者常感到患处有深部压痛,触摸或移动时疼痛加剧。
2、发热
发热是急性骨髓炎的典型全身症状之一,体温可能升高至38℃以上。发热通常伴随寒战,提示体内存在感染。这是由于细菌或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热程度与感染的严重性相关,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高热不退。
3、红肿和功能障碍
感染部位常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升高,局部可能伴有硬结或波动感。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患处功能障碍表现为活动受限,例如下肢感染可能导致行走困难,上肢感染可能影响抓握能力。
4、全身症状
在严重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这些症状提示感染可能已扩散至全身,需及时就医。
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
急性骨髓炎的首选治疗是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如头孢曲松)、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和万古霉素。抗生素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疗程通常为4-6周。
2、手术治疗
对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引流术(排出脓液)和骨移植术(修复受损骨骼)。
3、康复措施
康复期需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建议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类)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适度运动如步行和拉伸有助于恢复功能,但需避免剧烈活动。
急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康复,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