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心血管异常,指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其他血管之间出现异常通道,导致血液分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选择取决于瘘管的位置、大小及患者的症状。药物治疗常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介入治疗采用弹簧圈栓塞、封堵器植入,手术治疗包括瘘管结扎、修补术。
1、冠状动脉瘘的成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与胚胎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后天性因素可能与外伤、感染或医源性损伤相关。瘘管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液直接流入心腔或其他血管,影响心肌供血,严重时可引发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控制并发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
3、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方法,适用于瘘管位置明确且直径较小的患者。弹簧圈栓塞通过导管将弹簧圈送入瘘管,阻断血流;封堵器植入则通过放置特制装置封闭瘘管。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手术治疗适用于瘘管较大或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瘘管结扎术通过开胸手术直接结扎异常通道,修补术则采用补片或缝合技术修复瘘管。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术后需密切监测。
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