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通常由激素水平变化、乳腺导管阻塞等因素引起,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乳腺囊肿可能与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炎症刺激、外伤史、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干预、穿刺抽液、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内分泌失调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衡可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异常分泌,形成囊性结构。这类囊肿常伴随月经周期出现乳房胀痛,超声检查显示边界清晰的液性暗区。治疗需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调节激素水平,必要时联合维生素E软胶囊改善症状。
2、乳腺增生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可压迫导管形成继发性囊肿,患者可能触及活动性肿块并伴有乳头溢液。乳腺钼靶检查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临床常用乳宁颗粒、小金丸、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缓解增生,较大囊肿需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术。
3、炎症刺激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或慢性导管周围炎可能引发局部导管扩张积液,形成炎性囊肿。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反应,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需口服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金黄散外敷消除炎症。
4、外伤史乳房区域外力撞击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吸收后残留包裹性积液。这类囊肿多有明确外伤史,超声显示囊内絮状回声。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持续增大可穿刺引流,日常佩戴合体胸罩避免二次损伤。
5、遗传易感性BRCA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乳腺囊性病变概率,这类患者常有家族乳腺癌病史。建议定期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筛查,必要时行基因检测。预防性治疗可选用他莫昔芬片,但须严格评估适应证。
乳腺囊肿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选择无钢圈透气胸罩减少局部压迫,适度运动如瑜伽或游泳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若发现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或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须立即就诊排除恶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