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热和胃热可通过口干口苦、牙龈肿痛、烦躁易怒、胃脘灼热等症状判断,两者均属于中医热证范畴,需结合具体体征与舌脉辨证区分。
1、口干口苦肝热常表现为晨起明显口干口苦,伴随舌苔黄腻。日常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清热,药物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柴胡疏肝散等疏肝泻火。
2、牙龈肿痛胃热易引发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建议避免辛辣食物,食疗可用绿豆百合汤,药物可选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清胃黄连丸等清胃凉血。
3、烦躁易怒肝火上扰会导致情绪急躁、头痛目赤。需调节情志避免熬夜,中药可用丹栀逍遥散、天麻钩藤颗粒、夏枯草膏等平肝潜阳。
4、胃脘灼热胃热常见胃部灼痛、反酸嗳气。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药物推荐左金丸、三九胃泰颗粒、香砂养胃丸等和胃降逆。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至中医科就诊,通过舌诊脉象明确证型,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注意保持作息规律,忌烟酒及油腻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