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甲板增厚、阴道分泌物异常、口腔白膜、足癣糜烂、头皮鳞屑、反复尿路刺激、肺部咳痰带血丝及全身发热。真菌感染可能由皮肤屏障受损、免疫抑制、潮湿环境、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诱发,不同部位感染表现差异显著,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1、皮肤瘙痒皮肤真菌感染最典型表现为顽固性瘙痒,常见于体癣、股癣等浅表感染。红色环状皮损边缘隆起伴脱屑,中央区域可能逐渐消退。搔抓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局部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或特比萘芬凝胶,严重时需口服伊曲康唑。
2、红斑脱屑真菌在角质层繁殖会引发边界清晰的红色斑片,表面覆盖细碎鳞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花斑癣可出现色素减退或沉着斑,汗液刺激后加重。日常应选择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酮康唑洗剂每周使用两次有助于控制症状,顽固病例需配合口服氟康唑治疗。
3、甲板增厚甲真菌病导致甲板浑浊增厚,质地脆裂,常见趾甲远端分离翘起。糖尿病及老年人更易发生。治疗前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认病原体,轻度感染可用环吡酮胺甲涂剂,严重变形甲需配合口服特比萘芬连续三个月。定期修剪病甲,消毒修甲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4、阴道分泌物异常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表现为豆渣样白带,伴随外阴灼痛及排尿不适。妊娠期、抗生素使用后易复发。穿纯棉内裤,避免过度冲洗阴道。克霉唑阴道片单次给药或硝酸咪康唑栓连用七天可缓解症状,反复发作需检查血糖水平。
5、口腔白膜口腔念珠菌病在舌面、颊黏膜出现乳白色伪膜,擦拭后显露充血创面。HIV感染者、婴幼儿、戴义齿人群风险较高。制霉菌素混悬液含漱或口服氟康唑有效,义齿需每日浸泡消毒。哺乳期母婴应同时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6、足癣糜烂趾间浸渍糜烂型足癣好发于第三四趾缝,皮肤发白溃烂伴异味。长期穿胶鞋、足部多汗者易发。保持足部干燥,交替使用两双鞋子。糜烂处先用硼酸溶液湿敷,渗出减少后涂抹联苯苄唑粉剂,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7、头皮鳞屑头皮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相关,表现为油腻性黄色鳞屑,可能伴毛囊炎。二硫化硒洗剂每周两次可抑制真菌,严重瘙痒口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避免抓挠导致永久性脱发,枕巾应高温烫洗消毒。
8、尿路刺激真菌性膀胱炎常见于留置导尿管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伴絮状沉淀。尿液培养检出念珠菌可确诊。治疗需拔除导尿管,口服氟胞嘧啶或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真菌繁殖机会。
9、咳痰带血肺曲霉病等深部真菌感染可出现慢性咳嗽、咯血及胸痛,CT显示空洞或结节影。长期使用激素、粒细胞缺乏者属高危人群。伏立康唑为首选药物,重症需联合卡泊芬净。避免接触霉变谷物、腐烂植被等环境。
10、全身发热播散性念珠菌病引起持续发热伴寒战,血培养阳性率高。中心静脉置管、腹部大手术后可能发生。治疗选用棘白菌素类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同时移除感染源导管。预防性使用氟康唑适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极高危人群。
真菌感染预防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高危人群可定期使用抗真菌洗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深部真菌感染需早期足疗程用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有助于修复受损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