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血不足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贫血、心脏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可能与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
2、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相关,常见头痛、视物模糊。建议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
3、贫血血红蛋白减少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常见于缺铁或维生素B12缺乏,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可补充琥珀酸亚铁、叶酸、维生素B12制剂。
4、心脏功能不全心肌收缩力减弱影响泵血效率,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炎有关,伴随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使用地高辛、呋塞米、美托洛尔等药物控制。
日常需控制血压血脂,避免久坐,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心电图,出现持续胸痛或晕厥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