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应激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重大创伤事件、长期压力环境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在创伤应激综合征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重大创伤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严重事故等直接刺激神经系统,导致恐惧记忆反复闪回。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或家庭暴力等慢性压力下,也可能引发持续性的警觉状态和情感麻木。患者通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创伤性梦境、易受惊吓、回避相关场景等症状,部分人伴有心悸、出汗等躯体反应。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重建安全感。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需考虑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必要时联合奥氮平口崩片等药物控制激越症状。恢复期可通过正念训练逐步脱敏,但严重闪回发作时需立即停止暴露。
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酒精和咖啡因,适度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帮助稳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