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治疗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支持性治疗,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关键。
1、遗传因素:HI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决定了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能力。病毒通过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CD4+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丧失。目前尚无遗传易感性的明确证据,但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个体对HIV的易感性。
2、环境因素:不安全的性行为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无保护措施的性交和多个性伴侣。共用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血液接触行为也是重要传播途径。医疗环境中的针具消毒不彻底、职业暴露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3、生理因素:HIV感染后,病毒在体内迅速复制,破坏免疫系统。CD4+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下降。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随后进入无症状期,最终发展为艾滋病。
4、外伤: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增加了HIV感染的风险。例如,手术、创伤、纹身、穿耳洞等过程中,如果使用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可能导致病毒通过血液传播。职业暴露,如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具刺伤,也是感染的高危因素。
5、病理因素:HIV感染后,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竭。感染者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和多种并发症。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定期检测和早期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公众应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