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栓塞常见原因主要有静脉通路操作不当、胸部外伤、医源性操作、潜水活动及妇科手术等。空气栓塞是指空气进入血管系统形成气泡阻塞血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静脉通路操作不当中心静脉置管或输液时管路连接不严密可能导致空气进入血管。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夹闭管路并采取左侧卧位,临床常用高压氧舱治疗,药物包括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
2、胸部外伤开放性胸部损伤可能使空气经破损肺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常见于肋骨骨折伴肺撕裂伤,可出现咯血、低氧血症等症状。需紧急封闭创口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药物包括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
3、医源性操作心脏手术、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中可能因设备排气不彻底引发气栓。典型症状包括心律失常、血压骤降。术中需严格排气操作,术后监测可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
4、潜水活动潜水员快速上浮时溶解的氮气形成气泡栓塞血管。常伴随关节痛、皮肤大理石样纹,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进行再加压治疗,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等。
5、妇科手术宫腔镜手术中膨宫介质压力过高可能导致气体经子宫静脉窦入血。表现为突发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缓。需停止气体灌注并给予阿托品硫酸盐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抢救药物。
预防空气栓塞需规范医疗操作流程,潜水活动应严格遵守减压规程。出现可疑症状时需立即停止可能的气体来源,保持左侧卧位并尽快就医。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体位变动,长期卧床者需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日常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任何突发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均需紧急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