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后出现腹泻多数属于药物反应,可能与药材成分、个体体质、煎煮方法、配伍禁忌等因素有关。建议暂停用药并咨询中医师调整处方,必要时可配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补液盐等对症处理。
1、药材成分:部分中药含大黄、番泻叶等泻下成分,敏感体质易引发腹泻。需调整处方减少刺激性药材,改用麸炒白术、煨肉豆蔻等健脾止泻药材。
2、个体体质:脾胃虚弱者易受寒凉药材刺激,表现为腹泻伴腹痛。建议医师辨证后增加党参、茯苓等健脾药材,避免长期使用苦寒类药物。
3、煎煮方法:煎药时间不足可能导致药性峻烈,正确做法是先煎附子等毒性药材,后下薄荷等挥发性成分。腹泻时可尝试复煎或延长煎煮时间。
4、配伍禁忌:不当配伍可能增强泻下作用,如黄连配肉桂可能加重肠蠕动。需由医师核查处方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
服药期间避免生冷油腻饮食,可适量食用山药粥、芡实茯苓糕等健脾食物。若腹泻持续或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