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颅内囊状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动脉瘤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决定。治疗方法的核心目标是防止动脉瘤破裂,降低出血风险。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风险因素和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和降脂药。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可帮助控制高血压,减少动脉瘤破裂风险;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则有助于降低血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方法,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常见方式包括弹簧圈栓塞术和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弹簧圈栓塞术通过导管将金属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阻断血流,防止破裂;血流导向装置则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使动脉瘤内形成血栓,达到治疗目的。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高风险或复杂的动脉瘤,常见方法包括开颅夹闭术和血管搭桥术。开颅夹闭术通过夹闭动脉瘤颈部,阻断血流,防止破裂;血管搭桥术则通过重建血管通路,绕过动脉瘤,恢复血流。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颅内囊状动脉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降低破裂风险的关键。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等。如有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