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患者吃不下东西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食多餐、营养补充剂、药物治疗、氧疗等方式改善。肺气肿可能由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蒸蛋羹、鱼肉泥、豆腐等,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食物应切碎或制成糊状,减少咀嚼耗氧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每日可安排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毫升容量。
2、少食多餐将每日食物总量分为6-8次摄入,单次进食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餐前可进行10分钟低流量吸氧,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两餐之间补充营养密度高的流食如全营养配方粉、酪蛋白饮料,避免平卧位进食引发反流。
3、营养补充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短肽型营养液等医学营养品。可选择含ω-3脂肪酸的配方帮助减轻炎症,或高能量密度营养剂满足每日1500-2000千卡需求。必要时静脉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剂等肠外营养支持。
4、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莫沙必利片改善胃轻瘫。对于合并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痰液黏稠可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严重呼吸困难时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5、氧疗支持进食时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长期氧疗患者建议使用便携式制氧机,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合并II型呼吸衰竭需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需避免饱餐后立即使用以防胃胀气。
肺气肿患者日常应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油烟等刺激性气味。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定期监测体重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若连续3日摄入量低于日常需求量的50%,或出现明显体重下降、电解质紊乱,需立即就医进行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