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由自身免疫损伤、碘摄入异常、药物因素、垂体病变、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原因引起。
1、自身免疫损伤:
桥本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机体产生抗甲状腺抗体导致甲状腺组织逐渐被破坏。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甲状腺肿大,随着滤泡细胞损伤加重会出现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2、碘摄入异常:
长期碘缺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多见于偏远山区;而碘过量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增加至250微克。
3、药物因素:
治疗甲亢的硫脲类药物如甲巯咪唑可能引起药物性甲减,锂制剂、胺碘酮等药物也会干扰甲状腺功能。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4、垂体病变:
垂体肿瘤、席汉综合征等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属于中枢性甲减。这类患者除甲减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的表现。
5、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
甲状腺全切术后必然发生甲减,放射性碘治疗甲亢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甲减。这类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硒的海产品、坚果等食物,避免过量摄入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木薯等。规律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冬季需注意保暖。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