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主要表现为肛门坠胀、排便疼痛、黏液便或血便、里急后重及下腹部隐痛等症状。直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放射性损伤、饮食刺激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需结合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1、肛门坠胀肛门坠胀是直肠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常感觉肛门部位有持续性的压迫感或异物感。这种情况可能与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有关,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神经敏感。轻度症状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若伴随排便困难或出血,需警惕溃疡性直肠炎或克罗恩病,建议使用美沙拉秦栓或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2、排便疼痛排便时肛门或直肠区域出现灼热感或撕裂样疼痛,常见于细菌性直肠炎或肛管直肠损伤。炎症导致黏膜糜烂时,粪便摩擦创面会加重疼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镇痛,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诺氟沙星胶囊。日常需保持软便,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3、黏液便或血便直肠黏膜分泌亢进会产生黏液便,严重时黏液混合新鲜血液形成血便。溃疡性直肠炎可能出现脓血便,缺血性直肠炎则以暗红色血便为主。需通过粪便常规和肠镜鉴别病因,治疗可选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或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4、里急后重表现为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放射性直肠炎和慢性直肠炎患者多见,因直肠壁神经丛受炎症刺激导致排便反射紊乱。可尝试蒙脱石散吸附毒素,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肠道功能。避免久坐或用力排便加重症状。
5、下腹部隐痛疼痛多位于耻骨上方,呈间歇性钝痛,排便后可能减轻。肠易激综合征合并直肠炎时疼痛更明显。需排除盆腔疾病,轻度疼痛可用颠茄片解痉,慢性患者建议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调节免疫。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减少高纤维食物摄入。
直肠炎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酒精、咖啡因及辛辣食物刺激肠道。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排便后使用温水清洁肛门。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或便血加重,提示可能进展为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梗阻,须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发作者可考虑中医辨证调理,如补脾益肠丸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