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膀胱镜复查、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长期吸烟、接触化学致癌物、慢性膀胱炎症、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经尿道电切术: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需送病理检查确认切缘情况,该方法创伤小且能保留膀胱功能。
2、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表柔比星或卡介苗等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可能与药物敏感性、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
3、定期膀胱镜复查:术后前两年每3-6个月需进行膀胱镜检查,可能与肿瘤多灶性、复发倾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等症状。
4、生活方式调整:戒烟并避免接触染发剂等化学制剂,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
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十字花科蔬菜,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血尿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