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老是发热可通过退热药物、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物理降温、休息调整等方式缓解。肺炎发热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力低下、脱水、病情未控制等原因引起。
1、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每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次,每8小时一次。这两种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点,从而起到退热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过量服用。
2、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25mg/次,每日3次、头孢呋辛酯片500mg/次,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片500mg/次,每日1次。用药疗程通常为7-14天,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3、补液支持:发热导致体液丢失,需补充足够水分。可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袋溶于250ml温水中,每日2-3次。补液量根据尿量调整,保持尿色清亮为宜。对于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
4、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用温水32-34℃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分布区域,促进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5、休息调整:发热期间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机体恢复。
肺炎发热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补充蛋白质如鸡蛋、鱼肉。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如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胸片和血常规,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