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主要通过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种植转移四种途径扩散。转移途径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因素相关,早期发现可显著改善预后。
直接浸润是胃癌最常见的局部扩散方式,癌细胞穿透胃壁各层向邻近器官侵犯。胃窦部肿瘤易浸润胰腺和横结肠,贲门部肿瘤常累及食管下段。浸润深度与预后密切相关,黏膜下层浸润者淋巴转移概率显著增加。进展期胃癌可直接侵犯肝脏、脾脏等腹腔脏器,部分病例可形成胃结肠瘘或胃胰瘘。
淋巴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规律,首先累及胃周淋巴结群。胃小弯侧肿瘤多转移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胃大弯侧肿瘤倾向转移至脾门淋巴结。进展期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即Virchow淋巴结。国际抗癌联盟将胃周淋巴结分为16组,N分期依据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距离判定。
血行转移多见于晚期患者,癌细胞经门静脉系统转移至肝脏形成多发结节。肺转移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圆形阴影,骨转移好发于脊柱和骨盆。肾上腺转移可导致皮质功能减退,脑转移多伴有神经定位体征。血行转移灶的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
种植转移指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形成转移灶,好发于腹膜、肠系膜和盆腔。女性患者易发生卵巢转移,称为Krukenberg瘤。腹膜种植可导致癌性腹水,直肠指检可能触及膀胱直肠陷窝结节。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测对评估种植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胃癌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嫩豆腐等。术后恢复期可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维持标准体重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