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一般不会引起耳朵聋。耳石症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与听力下降无直接关联。耳石症是由于内耳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前庭系统疾病,而听力下降多与耳蜗或听觉神经病变有关。若出现听力下降,需考虑突发性耳聋、中耳炎等其他耳部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耳石症的主要症状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可能伴随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前庭症状,但不会损伤听觉功能。患者听力检查结果通常正常,耳蜗毛细胞和听神经未受耳石脱落影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典型眼震。
少数情况下长期未治疗的耳石症可能间接影响听力。反复眩晕导致患者焦虑失眠时,可能引发血管痉挛影响内耳供血;剧烈呕吐引起电解质紊乱时,可能暂时性影响耳蜗功能。但这些情况均属于继发反应,及时复位治疗后听力可恢复正常。若眩晕伴随持续耳鸣、耳闷胀感或显著听力下降,需排除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疾病。
耳石症确诊后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常用Epley复位法或Semont复位法。复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头部运动,睡眠时垫高头部防止耳石再次脱落。日常应避免快速转头、弯腰等动作,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若出现听力异常需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