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核心症状初步判断。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创伤事件、躯体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通过专业心理评估量表与临床访谈确诊。
1、情绪持续低落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空虚绝望,持续超过两周无法缓解。典型表现为清晨情绪最差,可能伴随无端哭泣或情感麻木。这种情绪与日常挫折不同,具有弥散性和不可控性,即使参与以往喜欢的活动也无法改善。
2、兴趣减退对工作学习社交等所有活动丧失兴趣,回避人际交往。严重时连基本个人卫生都难以维持,出现社会功能退化。部分患者会机械性重复日常行为,但无法从中获得愉悦感。
3、睡眠障碍表现为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睡,或整夜辗转难眠。少数患者可能睡眠过度但仍感疲惫。睡眠脑电图显示深睡眠减少,快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有关。
4、食欲改变体重一个月内波动超过5%,可能完全丧失食欲或暴饮暴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见,与血清素调节异常相关。部分患者会伴随特定味觉偏好改变,如突然嗜甜或排斥油腻食物。
5、自我否定产生强烈无价值感和过度自责,出现自杀意念或具体计划。认知功能受损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部分患者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警惕重度抑郁发作风险。
建议记录每日情绪变化与躯体症状,使用PHQ-9量表初步筛查。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限制酒精摄入。若症状持续需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专业评估可能包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抑郁症存在明确生物学基础,并非单纯心理问题,早期药物干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