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危害超过高血糖,主要与其起病急骤、症状隐匿、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及不可逆脑损伤有关。糖尿病性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使用过量、进食不足、运动过度等因素引起,需立即补充糖分并调整降糖方案。
糖尿病性低血糖通常在血糖低于3.9毫摩尔每升时发生,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冷汗、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由于大脑依赖葡萄糖供能,低血糖持续超过6小时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坏死,遗留认知功能障碍。部分老年患者或长期糖尿病患者存在无症状性低血糖,易被忽视而延误救治。低血糖还会刺激肾上腺素大量释放,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尤其对已有动脉硬化的患者风险更高。
相比之下,高血糖的危害多为慢性累积性损害。长期血糖超过10毫摩尔每升会损伤血管内皮,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年才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高血糖引起的症状如口渴、多尿等往往有预警性,患者有充足时间就医调整治疗方案。而低血糖从发病到昏迷可能仅需30分钟,夜间睡眠中发作更可能因未被及时发现而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预警低血糖。家属需学习识别嗜睡、言语不清等非典型症状,发现异常立即测量血糖。建议定期内分泌科随访,避免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