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出血可能由乳头皲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乳腺癌、外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乳头皲裂哺乳期女性因婴儿吮吸方式不当或皮肤干燥可能导致乳头皲裂,表现为乳头表面裂口伴渗血。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佩戴哺乳保护罩减少摩擦。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内良性肿瘤可能导致单侧乳头血性溢液,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通常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该病恶变概率较低但需定期复查。
3、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伴随乳头破损出血,常由细菌感染或乳汁淤积导致。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配合排空乳汁促进恢复。
4、乳腺癌乳头出血可能是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尤其伴随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时需高度警惕。需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活检确诊,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
5、外伤剧烈运动时衣物摩擦、抓挠或撞击可能导致乳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轻微损伤可通过碘伏消毒后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愈合。
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摩擦,哺乳期注意正确衔乳姿势。避免自行挤压或挑破乳头部位,观察出血是否伴随肿块、溢液等其他症状。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专项检查,高危人群需缩短筛查间隔。出现持续出血、分泌物异味或乳房形态改变时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