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结痂可能由哺乳期损伤、皮肤干燥、湿疹、真菌感染、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抗感染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抠挠结痂。
1、哺乳期损伤哺乳姿势不当或婴儿吮吸力度过大可能导致乳头皲裂,渗出组织液后形成黄褐色结痂。哺乳前可用温水热敷软化痂皮,哺乳后涂抹羊脂膏或红霉素软膏保护创面。需调整婴儿含乳姿势,确保其含住大部分乳晕。
2、皮肤干燥气候干燥或过度清洁会破坏乳头皮肤屏障,出现脱屑、皲裂及灰白色痂皮。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涂抹维生素E乳或凡士林,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贴身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
3、湿疹乳头及乳晕周围出现红斑、丘疹伴黄色渗液结痂,可能与过敏或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日常需避免抓挠和辛辣饮食刺激。
4、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常见于哺乳期女性,表现为乳头白色乳酪样分泌物及环形脱屑结痂。确诊需刮取痂皮镜检,治疗选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散,哺乳前后需彻底清洁双手预防交叉感染。
5、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分泌物淤积可导致乳头排出脓性液体,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痂皮。需超声检查排除肿瘤,急性期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日常应穿着透气内衣避免局部潮湿,发现结痂持续不愈、伴随血性分泌物或乳房肿块时,需尽快至乳腺外科就诊。哺乳期女性出现结痂需排查婴儿口腔鹅口疮等感染源,治疗期间可暂时改用吸奶器维持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