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后皮肤起泡可通过消毒处理、保持干燥、外用药物、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起泡通常由负压过大、操作不当、皮肤敏感、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消毒处理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水泡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刺激创面。小水泡无须刺破,大水泡需由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引流。
2、保持干燥起泡部位避免接触水,防止摩擦和压迫。可覆盖无菌纱布透气保护,每日更换敷料观察恢复情况。
3、外用药物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促进创面修复和预防感染。
4、预防感染水泡破溃后可能出现红肿热痛,需警惕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伴随发热需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
恢复期间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暂停拔罐直至皮肤完全愈合。反复起泡者应排查凝血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