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热需及时降温并查找原因,常见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及针对病因治疗。物理降温如冰袋敷额、温水擦浴,药物降温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时需排查感染、中枢性高热等病因。
1、物理降温是处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热的首选方法。冰袋敷额可快速降低头部温度,温水擦浴则通过蒸发散热帮助降温。使用冰毯或冰帽也是有效手段,但需注意避免冻伤。物理降温安全且副作用小,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药物降温适用于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体温持续升高的情况。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退热药,作用温和且对胃肠道刺激小。布洛芬具有抗炎和退热双重作用,但需注意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可用于退热,但需避免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以防瑞氏综合征。
3、查找高热原因是治疗的关键。感染是常见病因,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痰培养等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中枢性高热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需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上可使用溴隐亭、丹曲林等药物。其他原因如药物热、脱水等也需排查并针对性处理。
4、环境调节对控制高热有辅助作用。保持病房温度在20-24℃,湿度在50%-60%,有利于患者散热。减少被褥覆盖,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也有助于降温。同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处于闷热环境中。
5、监测体温变化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曲线,观察降温效果。若体温持续不降或反复升高,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警惕高热引起的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热需综合处理,及时降温并查找原因,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及针对病因治疗是主要手段,同时注意环境调节和体温监测,确保患者安全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