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脑血栓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临床评估进行诊断。CT、MRI和脑血管造影是主要影像学手段,血液检查包括凝血功能和血脂检测,临床评估则关注症状和病史。
1、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血栓的核心方法。CT扫描可以快速发现脑部出血或梗死,是急诊首选;MRI对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更高,尤其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在发病数分钟内显示异常;脑血管造影DSA能清晰显示血管阻塞位置和程度,但属于有创检查,通常在介入治疗前使用。
2、血液检查有助于了解脑血栓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可评估凝血系统状态;血脂检测可发现高脂血症这一重要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有助于发现代谢异常;对于年轻患者,还需进行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等检查以排除遗传性易栓症。
3、临床评估是诊断的重要环节。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及进展过程,重点关注突发性偏瘫、失语、视觉障碍等典型表现;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危险因素;进行神经系统查体,评估意识状态、肌力、反射等,有助于定位病变部位和判断严重程度。
4、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房颤等心源性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对于怀疑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附壁血栓、瓣膜病变等异常;颈动脉超声可评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程度,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5、特殊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因。对于年轻患者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进行基因检测以发现遗传性易栓症;对于怀疑动脉炎的患者,需进行血管炎相关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肿瘤相关血栓的患者,需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和全身影像学检查。
脑血栓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结合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分析,才能做出准确诊断。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也是预防脑血栓的重要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者,应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筛查和预防性治疗,降低脑血栓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