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手术后经常疼痛可通过伤口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饮食调整、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阑尾手术后疼痛可能与伤口感染、肠粘连、神经损伤、术后炎症、瘢痕增生等因素有关。
伤口护理是缓解术后疼痛的基础措施。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沾水或受到摩擦。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如发现切口红肿、渗液或发热,应及时就医处理。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有助于预防感染。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轻中度疼痛,对乙酰氨基酚片适用于不耐受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伤口感染。地奥司明片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使用药物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物理治疗对慢性疼痛有较好效果。术后2周后可开始局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缓解瘢痕粘连。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性疼痛。康复锻炼应从轻柔的腹部按摩开始,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训练。
饮食调整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早期应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2-3天后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恢复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产气食物,减少胃肠负担。每日少量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饭后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
心理疏导对慢性疼痛患者尤为重要。术后疼痛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通过正念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如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到疼痛科或心理科就诊。
阑尾手术后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睡眠时选择舒适体位。定期复查了解恢复情况,如出现持续发热、呕吐、腹胀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建立疼痛日记记录发作时间、程度和诱因,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