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方法是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病理活检能明确组织学诊断,其他辅助手段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幽门螺杆菌筛查、影像学检查等。
1、胃镜检查:
胃镜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通过内窥镜可直观发现黏膜微小病变,如充血、糜烂或隆起性病灶。检查过程中可进行窄带成像或染色内镜等增强技术,提高早期癌变识别率。医生会根据病变形态决定是否取活检。
2、病理活检:
对胃镜下可疑病灶取3-5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病变性质及分化程度。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包括腺体结构异常、细胞异型性等。活检结果对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3、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通过测定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可评估胃黏膜萎缩程度,比值降低提示胃癌高风险。该检查无创且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筛查,但需结合胃镜确诊。
4、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诱因,可通过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或血清抗体检测。根除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阳性患者应定期胃镜随访。
5、影像学检查:
超声内镜能判断肿瘤浸润深度,CT检查用于评估淋巴结转移。这些方法多在确诊后分期使用,对早期诊断敏感性较低。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癌筛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慢性胃病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减少腌制食品摄入,戒烟限酒。出现上腹隐痛、早饱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