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一岁多的宝宝手足口病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同时注意隔离和预防传播。
1、就医与诊断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相似,但若宝宝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并根据病情轻重制定治疗方案。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引发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需特别警惕。
2、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 退热:若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注意按剂量使用。
- 口腔护理:口腔溃疡可能导致宝宝拒食,可使用儿童专用口腔喷雾或含漱液缓解疼痛。
- 皮肤护理:手足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但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引发感染。
3、饮食与营养
患病期间,宝宝可能因口腔疼痛拒绝进食,需调整饮食。
- 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果泥等,避免过热或过酸食物刺激口腔。
- 补充水分:多喝水或电解质饮料,防止脱水。
- 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4、隔离与预防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采取隔离措施。
- 居家隔离:避免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减少与他人接触。
-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宝宝的餐具、玩具需定期消毒。
- 环境清洁: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地面和家具表面。
5、观察与复诊
密切观察宝宝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轻症手足口病通常1-2周可自愈,但需定期复诊,确保无并发症发生。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家长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并做好护理工作。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同时,注意日常卫生习惯的培养,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