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是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吸入性损伤、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侵入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引发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渗出,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的化脓性病灶。典型表现为细支气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周围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可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导致继发细菌感染。病毒损伤上皮细胞后,局部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和肺泡间隔增厚,后期多合并细菌性化脓改变。
3、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功能缺陷,病原体易在肺内扩散形成多灶性病变。病理可见散在分布的1-2厘米大小实变灶,各病灶处于不同炎症阶段。
4、吸入性损伤:
误吸食物或胃内容物可引起化学性肺炎,继发细菌感染后转为化脓性炎症。病变多位于肺下叶背段,镜下见细支气管坏死及周围组织化脓。
5、基础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导致呼吸道清除功能下降,病原体滞留引发反复感染。病理表现为新旧不一的化脓灶,伴支气管壁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
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适当进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鱼类,但急性期出现高热、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并减少刺激性气体吸入,定期复查胸片观察病灶吸收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其危害主要包括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视网膜出血: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血管渗漏或破裂出血。血液渗出可能遮挡视线,反复出血易形成纤维增殖膜。早期可通过激光治疗封闭渗漏点,严重时需玻璃体切除手术。
2、黄斑水肿:
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发生液体积聚,是导致视力模糊的主要原因。患者会出现视物变形、中心视野缺损。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可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或激素治疗。
3、玻璃体积血:
增殖期病变的新生血管破裂会导致玻璃体腔大量积血,突然出现飞蚊症或红视现象。轻度积血可自行吸收,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积血并处理出血源。
4、视网膜脱离:
纤维血管膜收缩牵拉可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视野缺损或幕样遮挡。需紧急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复位,延迟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虹膜表面异常新生血管阻塞房角会引起眼压急剧升高,伴随剧烈眼痛头痛。需立即降眼压治疗,晚期可能需行睫状体冷冻或引流阀植入手术控制病情。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补充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出现视物模糊、飞蚊增多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保留有用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