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同时也具有心理疾病的特点,需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综合治疗。抑郁症的核心表现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减退,其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生理等多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在抑郁症中扮演重要角色。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这可能与某些基因的遗传变异有关。研究表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2、环境因素对抑郁症的影响不可忽视。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紧张或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等,都可能诱发抑郁症。这些外部压力会持续作用于个体的心理状态,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
3、生理因素包括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抑郁症患者常伴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这些物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状。
4、心理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个体的性格特征,如完美主义、过度自我批评等,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认知偏差,如消极思维模式,也会加重抑郁症状。
5、抑郁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药物、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是常用药物。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疗法和正念疗法。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健康饮食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6、社会支持在抑郁症的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疾病。参与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也是有效的辅助手段。
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心理疾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疗。通过药物、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的结合,大多数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是预防抑郁症恶化的关键,公众应提高对抑郁症的认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为患者创造更友好的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