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效安眠药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开具,常见类型包括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选择时需综合考虑失眠类型、药物依赖性、个体耐受性等因素,禁止自行购买使用。
1、苯二氮䓬类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地西泮通过增强中枢神经抑制发挥作用,适用于短期严重失眠。此类药物可能引起次日嗜睡、肌肉无力等副作用,长期使用易产生依赖性。用药期间需避免饮酒或操作精密器械,老年人应谨慎减量使用。
2、非苯二氮䓬类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特定受体,成瘾性相对较低。适合入睡困难型失眠,但可能引发梦游、幻觉等异常行为。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用药后需保证7-8小时完整睡眠时间。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通过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起效,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不良反应较少,但起效较慢,需持续使用数日方显效。不宜与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药联用。
4、抗抑郁药类多塞平、米氮平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可用于伴焦虑抑郁的慢性失眠。需注意口干、便秘等抗胆碱能副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通常需要2-4周才能显现改善效果。
5、其他处方药苏沃雷生等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适用于维持睡眠困难者,极少产生依赖性。但可能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患者使用前需进行睡眠监测。部分患者服药后会出现睡眠瘫痪等特殊体验。
失眠患者应优先尝试认知行为疗法、睡眠限制等非药物干预。必须用药时需在睡眠医学专科医生指导下,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短期使用。用药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建立固定作息时间、避免午睡过长、减少咖啡因摄入等生活方式调整可增强药物疗效。若出现梦游、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