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流后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且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属于正常现象。药流后异常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不良、妊娠组织残留、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用药不当等因素引起。
1、子宫收缩不良药物流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排出蜕膜组织,若子宫收缩力不足可能导致宫腔内积血排出不畅。这种情况可能伴随下腹坠胀感,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或遵医嘱使用缩宫素类药物促进子宫复旧。日常应避免久坐久卧,适当走动有助于子宫收缩。
2、妊娠组织残留药流后若存在绒毛或蜕膜组织未完全排出,可能持续刺激子宫引起出血。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内异常回声,需根据残留物大小选择清宫手术或药物保守治疗。出血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组织物排出,同时监测体温预防感染。
3、感染宫腔感染会导致子宫内膜炎症反应,表现为出血时间长且伴有异味分泌物。常见病原体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需进行分泌物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需注意流产后禁止盆浴和性生活,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凝血功能障碍原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流产后大出血可能引发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出血不止且血液不易凝固,需及时检测凝血四项。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有出血倾向者药流前应完善相关检查评估风险。
5、用药不当未按规范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可能影响药流效果,导致不完全流产。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剂量和时间间隔,服药后需在医院观察6小时以上。出现过敏反应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药流后应每日记录出血量及颜色变化,使用计量型卫生巾更准确。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宜补充富含铁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出血量突然增多、出现发热或严重腹痛需立即就医,药流后1-2周需常规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情况。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身体恢复,流产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