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通常在确诊后立即启动治疗,具体时机取决于血压分级、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情况,主要干预节点包括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出现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
1、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患者可先进行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若未达标则启动药物治疗;2级及以上高血压确诊后需立即联合药物与生活方式管理。
2、合并症情况: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确诊心血管疾病者,即使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也需立即启动降压治疗,目标血压通常需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靶器官损害:出现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时,无论血压分级均需积极进行药物干预,常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
4、危险分层: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确诊后应立即治疗,中危患者可短期观察,低危患者优先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并定期评估。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低盐饮食并控制体重,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所有药物治疗方案均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