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尿液排出通常称为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尿液不自主漏出,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盆底肌松弛多见于产后女性或中老年人群,因肌肉支撑力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时可选择尿道中段悬吊术。药物可选盐酸米多君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但需医生评估。
2、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由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表现为尿急、尿频伴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与咖啡因摄入、激素变化有关。治疗需减少刺激性饮食,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药物抑制膀胱过度活动。
3、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大会压迫尿道,导致充盈性尿失禁,伴随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可通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缓解症状,严重者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夜间需控制饮水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4、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可能破坏排尿中枢神经控制,引发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排尿感知丧失或排尿困难合并漏尿。需间歇导尿配合盐酸黄酮哌酯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病。
5、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刺激膀胱黏膜,造成暂时性急迫性尿失禁,伴随尿痛、血尿。需足量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多饮水冲刷尿道。感染控制后尿失禁症状多可缓解。
尿失禁患者日常应记录排尿日记,监测液体摄入量与漏尿次数。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增加腹压,穿着透气吸水护垫防止皮肤刺激。饮食减少酒精、咖啡因及辛辣食物摄入,超重者需减重减轻盆底压力。若症状持续或伴随发热、腰痛需及时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