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后排异期通常为1-6个月,具体时间与移植类型、供体匹配度及个体恢复情况相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排异反应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阶段。急性排异反应多发生在移植后1-3个月内,表现为发热、皮疹、肝功能异常或腹泻等症状,此时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慢性排异反应可能持续至移植后6个月,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硬化、口腔干燥或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或肝脏的慢性病变。移植后前3个月为排异高风险期,需每周进行血液检测和器官功能评估,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预防排异。4-6个月期间排异概率逐渐降低,可调整为每两周复查一次,但仍需持续观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迟发表现。
移植后应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生冷食物,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异常症状。恢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散步,但需避免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持续发热、皮肤黄染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须立即联系移植中心。定期复查嵌合状态和免疫功能指标,根据医生建议逐步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通常需要维持用药6-12个月以巩固移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