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肾炎尿常规检查中常见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等异常表现。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蛋白尿是肾炎尿常规检查中常见的异常表现,通常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轻度蛋白尿可通过控制血压、减少蛋白质摄入等方式改善;中重度蛋白尿则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进行治疗,如依那普利、氯沙坦等。
2、血尿也是肾炎的常见表现,可能由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或炎症引起。显微镜下血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复查;肉眼血尿则需进一步检查,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治疗。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减少血尿发生。
3、管型尿提示肾小管功能异常,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加重期。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控制炎症,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饮食上应限制盐分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4、尿液中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需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等进行治疗。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多饮水,有助于预防感染。
5、尿比重和渗透压异常可能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尿比重降低,提示肾小管功能减退,需限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尿比重增高则需注意是否存在脱水,及时补充水分。
肾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尿常规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肾功能恶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管理肾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