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分类五大类分别是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1、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可能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的医疗废物。主要包括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棉球纱布等敷料,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隔离传染病患者生活垃圾。这类废物需用黄色专用包装袋密封,标注感染性废物标识,由专业机构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
2、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中切除的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医学实验动物组织尸体,产妇胎盘和胎儿遗体。需使用防渗漏的黄色专用容器盛装,冷冻暂存后交由殡葬单位或专业机构焚烧处理。
3、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包括各类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备皮刀,载玻片玻璃试管等易碎器皿。必须装入防刺穿的专用锐器盒,容器装至3/4时封闭开口,严禁徒手分离使用后的针头,由专业机构集中回收进行高温焚烧处理。
4、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药品。包括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如抗肿瘤药,废弃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需用红色专用容器分类存放,细胞毒性药物需双层包装,所有药物性废物应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
5、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包括医学影像室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检验科废弃的试剂消毒剂,病理科使用的二甲苯甲醛,汞血压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器具。需用防渗漏容器分类收集,不同性质化学品禁止混装,交由专业危废处理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置。
医疗机构需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各科室严格分类收集暂存,转运过程确保包装完好无泄漏,交接记录保存3年以上。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医疗废物,操作后及时洗手消毒。普通民众接触医疗废物须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暴露部位,若被锐器刺伤需挤出伤口血液并就医评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需具备环保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采用高温焚烧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方式实现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