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通常在18-20周出现胎动,初产妇可能稍晚至20-22周感知。胎动是胎儿肌肉发育和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颤动或气泡感,随孕周增加逐渐明显。
孕18周前胎儿活动较弱,孕妇可能难以察觉。此时胎儿动作多为无意识的肌肉收缩或肢体轻微移动,动作幅度小且频率低。孕20周后胎动逐渐规律,每小时可达数次,表现为踢腿、翻身等明显动作。孕28-32周胎动最为活跃,胎儿会因声音、光线等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孕晚期因活动空间减少,胎动幅度可能减弱但频率仍应保持稳定。胎动感知受孕妇腹壁厚度、羊水量、胎盘位置及个体敏感度影响,前置胎盘或腹壁较厚的孕妇可能感知延迟。
建议孕妇从孕28周起每日固定时间记录胎动,选择餐后1小时或睡前安静侧卧时观察。正常胎动为2小时内不少于10次,若12小时内少于20次或较平日减少一半需及时就医。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剧烈运动后立即计数,保持情绪平稳有助于准确感知。日常可轻触腹部与胎儿互动,但无须过度刺激。出现胎动异常应结合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综合评估,必要时进行胎心监护或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