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慢性皮肤瘙痒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皮肤护理。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出现慢性瘙痒。例如,特应性皮炎患者常有家族病史。这类人群需注重保湿,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刺激性物质。
2、环境因素
干燥气候、空气污染、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外部环境可能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建议保持室内湿度适宜,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3、生理因素
年龄增长、皮肤老化、激素水平变化等自身因素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老年人尤其常见。可通过补充水分、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来改善皮肤状态。
4、外伤
皮肤损伤、过度清洁或摩擦可能导致屏障功能受损,引发瘙痒。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减少肥皂和去角质产品的使用频率,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
5、病理因素
慢性瘙痒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若瘙痒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组胺药膏可缓解瘙痒;口服药物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严重病例。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辛辣食物、酒精等刺激性饮食;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保持规律作息,减少压力。
- 皮肤护理:每日使用保湿霜,选择无香料、低敏配方的护肤品;洗澡后及时涂抹润肤乳,锁住水分。
慢性皮肤瘙痒需综合治疗,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专业治疗。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