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食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营造用餐氛围、增加运动消耗、适当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偏食通常由味觉偏好、家庭饮食习惯、微量元素缺乏、消化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家长需逐步引入新食物,将孩子排斥的食材切碎混入喜爱食物中,如西蓝花拌入肉末。每周尝试1-2种新食材,重复多次接触可降低排斥感。
2、营造用餐氛围建议家长避免强迫进食,采用趣味餐盘或食物造型吸引孩子。全家共同进餐时,家长应示范食用多样化食物,避免在孩子面前评价食物好坏。
3、增加运动消耗每日保证足够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饥饿感。运动后30分钟内提供营养均衡的加餐,此时孩子更易接受健康食物。
4、适当补充营养若长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复合维生素B片或小儿氨基酸口服液,但不可替代正常饮食。
持续偏食超过3个月或伴随体重下降、发育迟缓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就诊儿科或临床营养科,排除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症等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