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以及腹膜后转移。
1、直接浸润:
卵巢癌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和组织,如子宫、输卵管、膀胱、直肠等。肿瘤细胞突破卵巢包膜后,沿盆腔解剖间隙向周围扩散,形成局部浸润病灶。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切除原发灶及受累组织,晚期需结合放化疗控制病情进展。
2、淋巴转移:
癌细胞通过卵巢丰富的淋巴管网转移至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区域。左侧卵巢癌易转移至肾静脉水平淋巴结,右侧多累及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淋巴结。淋巴转移提示病情进展,需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并辅以靶向治疗。
3、血行转移: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液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等远处器官。血行转移多发生在晚期,肝转移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灶,肺转移常见胸膜下结节。针对血行转移可采用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方案。
4、种植性转移:
癌细胞脱落后在腹腔内播散,形成大网膜、肠系膜、盆腹膜等多发种植灶。典型表现为腹腔积液和腹膜增厚,可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有效控制种植转移引起的恶性腹水。
5、腹膜后转移:
肿瘤沿腹膜后间隙向肾周、输尿管周围扩散,可能压迫神经丛引起腰背部疼痛。腹膜后转移灶位置深在,影像学评估需结合增强CT或PET-CT检查,治疗以姑息性放疗为主。
卵巢癌患者日常需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深海鱼油等抗炎食物,避免剧烈腹部运动。术后应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每3个月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出现腹胀、消瘦等症状时及时复查增强CT,转移灶的早期发现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建议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