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多宝宝后脑勺出现凹陷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颅骨发育异常或外伤有关。多数情况下是颅骨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缝隙,少数情况需警惕颅缝早闭或外伤性凹陷骨折。
婴幼儿颅骨由多块骨板通过纤维连接构成,后脑勺区域常见因骨缝未完全闭合形成的轻微凹陷。这种生理性凹陷通常呈对称分布,边缘平滑,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日常观察中若凹陷无扩大、无伴随呕吐或嗜睡等症状,多数属于正常变异。家长可定期测量头围并记录凹陷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即可。
若凹陷呈现单侧不规则形态,伴有头皮肿胀或异常凸起,需考虑病理性因素。颅缝早闭可能导致舟状头畸形等颅骨发育异常,外伤引起的凹陷骨折可能出现皮下血肿。这类情况往往伴随烦躁不安、进食困难或瞳孔不等大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要通过颅骨三维CT确诊。
建议家长每月用软尺测量宝宝头围并绘制生长曲线,睡眠时调整卧位避免长期压迫凹陷区。发现凹陷加深、头围增长停滞或出现喷射性呕吐时,应及时至儿科或神经外科就诊。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护婴幼儿头部,避免跌落或撞击等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