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只剩发黑的牙根可通过根管治疗、牙冠修复、拔牙后种植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嵌体修复等方式处理。残留牙根的治疗需根据牙根健康状况、咬合功能及患者需求综合评估。
1、根管治疗:
当牙根未发生严重感染且具备保留价值时,可进行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牙髓。治疗过程包括开髓引流、根管预备消毒、三维充填等步骤,完成后需观察1-2周确认无炎症反应。保留的牙根能为后续修复提供支撑,避免颌骨吸收。
2、牙冠修复:
根管治疗后的残根需进行桩核冠修复。纤维桩或金属桩插入根管形成支撑,全瓷冠或金属烤瓷冠恢复牙齿形态。修复体边缘需严密贴合牙龈边缘,防止继发龋齿。此方式能恢复80%以上咀嚼功能,使用寿命约8-15年。
3、种植修复:
无法保留的严重龋坏残根需拔除后行种植手术。植入纯钛种植体替代牙根,3-6个月骨结合后安装基台和牙冠。种植修复不损伤邻牙,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但需满足骨量充足、无系统禁忌症等条件。
4、活动义齿:
经济条件有限或存在种植禁忌症者可选择活动义齿。钴铬合金支架或弹性树脂基托配合人工牙修复缺牙,依靠卡环固定在邻牙上。每日需取出清洁,初期可能影响发音,咀嚼效率约为天然牙的30%-50%。
5、嵌体修复:
对于龋坏未达龈下的短小残根,可采用高嵌体修复。去除腐质后制备箱状洞型,用黄金或二氧化锆嵌体粘接修复。这种方式微创且能分散咬合力,但要求剩余牙体组织高度≥2毫米,龈缘以上至少有1毫米健康牙本质。
残根处理后需避免咀嚼硬物,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种植牙患者需定期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日常饮食增加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吸烟者应戒烟以降低修复体失败风险。出现牙龈肿痛或修复体松动需及时复诊,夜间磨牙患者建议佩戴咬合垫保护修复体。
牙齿隐隐作痛可能由牙本质敏感、牙龈退缩、牙隐裂、牙周炎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敏治疗、牙周护理、修复治疗等方式缓解。
1、牙本质敏感:
牙釉质磨损或牙龈退缩导致牙本质暴露,冷热刺激引发短暂锐痛。建议使用含钾盐的脱敏牙膏,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必要时可进行激光脱敏或树脂封闭治疗。
2、牙龈退缩:
刷牙方式不当或牙周疾病导致牙龈下移,牙根暴露后出现持续性钝痛。需改用软毛牙刷,掌握巴氏刷牙法,中重度退缩需进行牙龈移植手术。
3、牙隐裂:
咀嚼硬物或夜磨牙导致牙齿出现微裂纹,咬合时产生定点疼痛。早期可通过调磨咬合面缓解,裂纹较深时需做全冠修复,避免发展为牙折。
4、牙周炎:
菌斑堆积引发牙周组织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伴自发痛。需进行龈下刮治清除牙结石,配合盐酸米诺环素等局部用药控制感染。
5、颞下颌关节紊乱:
关节盘移位或肌肉痉挛可能放射至牙齿区域,产生阵发性疼痛。可通过热敷、咬合板缓解,严重者需关节腔注射治疗。
日常建议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每日使用牙线清洁邻面,饭后用温水漱口。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促进牙龈健康,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保护牙釉质。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需及时就诊排除根尖周病变等隐匿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