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可能出现牙根吸收、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危害,但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护理降低风险。矫正牙齿的危害主要有牙根吸收、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颞下颌关节紊乱、口腔溃疡等。
1、牙根吸收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导致牙根表面轻微吸收,通常无明显症状且可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监测。严重吸收可能与矫治力过大或个体差异有关,需调整矫治方案。临床常用锥形束CT评估吸收程度,必要时联合使用钙磷制剂促进牙骨质修复。
2、牙龈萎缩矫治器长期刺激可能引发牙龈退缩,表现为牙根暴露或敏感。正畸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和冲牙器。若出现明显萎缩可采用牙龈移植术修复,日常建议使用含硝酸钾的脱敏牙膏缓解症状。
3、牙齿松动生理性松动属于牙齿移动的正常现象,矫正结束后会逐渐稳固。病理性松动多与牙周炎有关,需先控制炎症再正畸。正畸期间应避免啃咬硬物,定期进行牙周维护,必要时使用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
4、颞下颌关节紊乱咬合关系改变可能引发关节弹响或疼痛,常见于深覆合矫正病例。可通过咬合板治疗缓解症状,严重者需配合关节腔灌洗术。正畸方案设计时应预先评估关节状态,避免过度调整咬合垂直高度。
5、口腔溃疡矫治器摩擦黏膜可能导致反复溃疡,可使用正畸保护蜡覆盖尖锐部位。溃疡发作时可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含漱氯己定漱口水预防感染。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黏膜修复。
矫正期间应每4-6周复诊一次,及时调整矫治力度。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避免食用黏性糖果等易致龋食物。矫正结束后需严格佩戴保持器,前半年全天佩戴,之后逐步改为夜间佩戴,防止牙齿移位复发。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松动应及时就诊,由正畸医师评估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