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影像表现通常为肺部实性结节或肿块,可能伴有毛刺征、分叶征等特征,需结合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靶向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方案。
1、影像表现方面,肺浸润性黏液腺癌在CT上常显示为实性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可能伴有毛刺征、分叶征等恶性征象。部分病例可见空洞形成或胸腔积液。MRI和PET-CT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肿瘤范围和转移情况,但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
2、手术治疗是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首选,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袖状肺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手术旨在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减少复发风险。术后需根据病理分期决定是否进行辅助治疗。
3、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常用于术后或晚期患者。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培美曲塞等,可单药或联合使用。化疗方案需根据患者耐受性和病情进展进行调整,部分患者可能获益于新辅助化疗。
4、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如EGFR突变阳性者可选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EGFR-TKI类药物。ALK重排患者可使用克唑替尼等ALK抑制剂。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期。
5、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可缓解症状并控制肿瘤进展。常用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需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注意保护正常肺组织。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疗需多学科协作,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确诊,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如戒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